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15
定价:32.0
《中庸》与《大学》、《论语》,均为孔学入门之书,也是中国学问入门之书。《中庸》首揭“用中”,乃儒家思想精华之所在。多读《中庸》,可以帮我们建设自信心,增长为人处世智慧,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内心有主宰,在社会上站得住脚。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中庸》原文
n 1.一代国学宗师、大隐儒士爱新觉罗·毓鋆沉潜台湾六十余年,书院讲经真实记录,敢于直面现实,直指当下人生。 2.读《毓老师说中庸》,增强民族自信心,正如毓老师说:“入中国则中国之,所有宗教都有末世,只有中国思想没有末世,中国文化是生生不息、是永恒。” 3.中国历代对经典的注解,从秦始皇到清朝都不敢把真经义讲出来,几千年来讲学术都是奉旨行事。看《毓老师说中庸》,依经解经,钩玄提要,贯通六经,取譬时事,发明经义;看毓老师骂人,活现了当时的课堂。 4.爱新觉罗·毓鋆,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末代皇帝溥仪伴读,跨世纪最后一位经学宗师,师从陈宝琛、王国维、柯劭忞、康有为、梁启超、陈寅恪等国学大家,学生有刘君祖、蒋勋、江丙坤、江宜桦、林义正、孙中兴、温世仁等学界名家、政商名流。 5.他是隐士,传授的却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他是满人,发扬的却是华夏奥旨;他自幼遍享王府钟鸣鼎食、锦衣玉饭,中年后却对清苦生涯安之若素;他曾经活跃于历史政治舞台,惊天动地,来台后却旋即隐居民间,默默传授中国学问,前后长达六十余年,这就是一代奇人、经学宗师爱新觉罗·毓鋆。《毓老师说中庸》是毓老师讲授《中庸》这一部经典的真实记录,真实地反映了毓老师依经解经的特色。 《中庸》与《大学》、《论语》,均为孔学入门之书,也是中国学问入门之书。毓老师认为《中庸》与《大学》乃儒家思想精华之所在,是儒学众经之胆,比佛家的《心经》、《金刚经》还要好。 毓老师讲《中庸》首揭“用中”,《中庸》讲《易经》之道,与《大易》相表里。以《中庸》建设自信心,也知道该做什么,人必有主宰才能站得住。 毓老师说,中国是广义的中国,是中道之国。天下文化的境界就是“中庸”。“中庸”就是用中,谁能用中道,谁就是中国人。中道之国,没有边际。【作者简介】爱新觉罗·毓鋆(1906-2011),清朝礼亲王代善裔孙,外界都敬称他为“毓老”而不名。毓老自幼受宫廷教育,末代皇帝溥仪伴读。师从陈宝琛、罗振玉、柯劭、王国维、康有为、梁启超、陈寅恪等国学大家,习经史子集之学。 1947年被蒋介石监管至台湾,在台湾宣扬中华文化六十余年,述而不作,不喜浮世之名,不接受媒体采访,本《易经》以为体,而据《春秋》公羊学以为用,及门第子有上万人之多,遍及海内外与各行业。 毓老一生倡经世致用之学并注重对时势之分析,为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注入了真实的生命和生机。2011年3月20日于台北市家中辞世,享寿一百零六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毓老师说中庸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2650641 如需购买下载《毓老师说中庸》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三联书店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