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吼天

蛟龙吼天

李威, 主编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回顾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创业的历程及研制攻关过程中的一些历史片断。

书籍目录:

创业篇

固体火箭王国探秘

固体火箭第一芯

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奠基

“土地庙”与“头生子”

一波三折的推进剂研究

固体发动机的先行者

固体发动机第一喉

试验站建设散记

从两个售饭窗口说起

选调技术工人的故事

攻关篇

“158”大力协同的凯歌

一次惊心动魄的产品验收

一次试车的前前后后

用生命谱写航天之歌

洒向发动机的情和爱

科学求实的挖药攻坚战

血与火的较量

“土八路”拿下“争气号”

为首飞建好安全哨卡

成就篇

为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立功

神箭冲天降恶雕

蛟龙出海举世惊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西昌往事

西靶场飞回的捷报

从“固体第一芯”到神舟逃逸塔

“生命之塔”铸就巡天丰碑

发展篇

民用产业:另一条战线

欲上九天揽月

用精神赢得信誉

飞机刹车盘敲开了民航大门

增雨防雹火箭显神威

四载春秋,“两大工程”

西安灞桥:航天固体动力的金色家园

附录国家至上,争创一流

后记

前言

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经过一年时间的征集、编纂,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了《七彩天路》丛书,其中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分册名为《蛟龙吼天解读固体火箭发动机秘闻》。该书精选航天战线上的典型故事,面向社会公众发行,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亲和力强。这是一件十分令人高兴并值得祝贺的事。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院,创建45年来,一代又一代人肩负祖国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转战大江南北,从零开始,艰苦创业,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而又充满辉煌的不平凡道路。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付出了心血与汗水。45年斗转星移,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始终不变的追求是:“国家至上,争创一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增强国防实力尽到责任。

45年不懈奋斗,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职工不断超越自我,创新固体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圆满完成了国家多项重点战略战术武器型号、载人航天工程以及卫星发射等研制生产任务,在重大国防项目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统筹建设了西安、蓝田和襄樊三个产业基地,建设了流程优化、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的美好家园;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坚持“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指导思想,以航天新材料和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为主导民品,形成了军民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尤其是近5年来,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抓住机遇,专业技术取得新突破,科研生产再创佳绩,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经济水平跃上新台阶,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新世纪的长征中,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的年度经济总收入由“九五”末的不足10亿元,增长到“十五”末的22.6亿元,2006年突破30亿元,并向着“十一五”末突破60亿元的奋斗目标迈进。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回首45年的发展历程,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广大职工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祖国的航天事业!当此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之际,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参与编纂《七彩天路》丛书,以献给这一伟大事业的创造者,献给参加到这一事业中来的新一代建设者,献给全国各族同胞和世界上一切关心航天事业的朋友们。

读者可以通过书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了解航天人走过的光辉历程、创造的辉煌业绩和独有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未来几年,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将迎来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研究院广大职工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在固体动力技术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努力拓展固体动力技术的应用领域,大力发展以新材料为主体的民用产业,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规模化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加快和谐工程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体制新、布局新、形象新、业绩新,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航天高科技研究院,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和谐研究院努力奋斗。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11月

后记

《蛟龙吼天》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筹划、编撰人员的艰辛劳动,如今终于完成了。

在征集文稿、编纂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多单位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研究院党委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指定由研究院思想政治工作部宣传处负责组稿、编辑工作。

研究院老领导邢球痕院士为本书写了序言。研究院主管领导在百忙中审阅了初稿,认为“航天精神理所当然地应该发扬光大,彪炳史册;进行航天精神教育势在必行,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的任务。”这对本书的编写出版工作是个很大的激励。

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从北京东山沟创业开始,到今天在西安灞桥建成航天城,45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重要任务,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充分体现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远不是这本小册子能包容的,希望这本书的续篇能一直写下去!许多老领导、老同志如胡建华、李德然、许定宇、武仲璋、陈汉君、李春堂、陈立学、张凤林、朱明、易仁俊和刘进民为本书撰写了文章;研究院所属单位的吴新华、李威、王志杰、张久晨、王直翔、任皓、伏萍、刘国伟、李建勇、林巧俭、李栋林等,为本书撰写文章或提供了资料;漆尔佑、王玫、邱青长、熊满仓及研究院宣传处的其他同志,为编写本书进行了资料的搜集、整理、组稿和初审工作,原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政工部部长王春河同志,对本书的结构乃至具体的文字表述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谨向上述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谢。

由于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涉及的面比较广,时间跨度比较大,征集的文章和掌握的材料有一定的限度,对史实的记述难免有所遗漏,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2007年11月

内容摘要:

  《蛟龙吼天解读固体火箭发动机秘闻》为“七彩天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精选航天战线上的典型故事,讲述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一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再现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历史画面,介绍了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广大职工不断创新固体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以及民用产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本书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亲和力强。  本书撷取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历史中的一些小片断,讲述了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一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再现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为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历史画面,介绍了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广大职工不断创新固体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领域以及民用产业取得的重大成就。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航天走过的光辉历程,航天人创造的辉煌业绩,以及中国航天人独有的精神风貌。从本书中,读者还可以了解许多固体火箭发动机知识和航天科技知识。  本书可作为航天从业人员的基本读物,也可作为对中国航天发展历史和航天科技感兴趣的人士的知识读本。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蛟龙吼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七彩天路
9787802183018
《蛟龙吼天》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宇航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蛟龙吼天是中国宇航出版社于2007.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V435-49 的主题关于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