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9.0
本书以地权为中心,呈现了20世纪前半期山东农家经济与村落社区变迁的历史脉络。
序
图表索引
导论
一研究动机与学术现状
二分析视野:寻求经济史与社会史的契合
三分析范式的转换与研究方法的创新
四资料运用问题
第一章近代山东农业生态的透视
第一节自然环境要素
一地形土质
二气候条件
三水系分布
四自然灾害
第二节农业技术体系
一耕作制度
二水利状况
第三节人工环境要素
一交通网络
二聚落地理
第四节人地关系:超载的黄土地
第五节农业经济区位的划分
第二章土地占有:历史演变与制约因素
第一节土地占有权分配的历史演变
一明末至清后期
二清末至民国初年
三抗日战争时期
第二节土地占有权变动述描
一变动形式
二变动过程及惯行
第三节土地占有权变动原因的微观经济分析
一经济作物的种植
二农村副业与区域市场网络
三地主经济条件下的土地积累
第三章土地经营与农业增长
第一节土地经营方式:惯行述描与制度分析
一租佃经营的民间惯行
二租佃经营的管理体制
三租佃与雇工经营的结合
四雇工经营及其惯行
五帮工搭套:户际协作关系
第二节农业增长:投入与产出分析
一农业经营规模与农场分类
二“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律”与农业经济指标体系
三土地投入的技术经济限制
四两类农场肥料和耕畜投入的比较分析
五土地经营规模对水利投入的制约
六土地投入产出的总体效益分析
第四章村落社区与国家权力的互动
以地权分配为中心
第一节交易空间与村落边界
一村庄聚落地理的人文内涵
二基层市场体系和婚姻圈
三土地交易与村落边界的变动
第二节村落社区内源结构的整合与分化
一宗族组织:村落社会的主导
二村落整体性组织
三阶层局部性组织
第三节征税体制与村落权力结构
一农民负担的日益沉重
二度量衡、币制与田赋征收的弊端
三征税与乡村行政体制的演变
四合法性危机:乡村权力体制创新的困境
结语
附录近代山东的度量衡及币制问题
参考文献索引
后记
再版后记
本书填补了山东与华北农村社会经济研究的空白,将以前农村经济的考察与研究,延伸到了1900年至1945年,并且还从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视野,探讨了这一问题。在书中,作者以地权分配为中心,将地权分配,农家经济和村落社区这三个紧密相关的问题融为一体,并把它们共同置于一个大生态环境体系中来加以考察,由于作者使用了这种将历史学和社会学相互贯通的研究方法,从而使本书颇具特色。作者简介: 张佩国1966年生,山东成武人。1988年6月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1993年6月在复旦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98年9月在南京大学获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1998年12月在青岛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8月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7月出站后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同年9月被破格聘为教授,2003年9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地权分配.农家经济.村落社区》、《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等专著四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地权·家户·村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区域社会与文化类型丛书 | ||
9787807304050 《地权·家户·村落》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学林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地权·家户·村落是学林出版社于2007.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9.52 的主题关于 农村-土地所有制-研究-山东省-20世纪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