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9.0
汽车是一个现代性的隐喻,它所承载的东西,已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汽车社会的来临,意味着一个新的社会结构形态的出现。汽车是意识形态的一个缩影,透过中国城市家庭的汽车消费,我们可以发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是如何在日常消费领域发生变迁的,及其背后的制度逻辑是怎样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生活世界遭受汽车殖民的城市空间中,人们是如何通过汽车来重新组织他们的日常生活;在驶过消费主义康庄大道的汽车洪流中,我们亦可以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汽车梦”。而“汽车梦”究竟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汽车为什么会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项需要?这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本书认为,“汽车梦”是消费主义时代的一个新的社会整合机制,它以诱惑性的意识形态力量而非镇压性的国家机器为社会营造了一个共同的梦想与新的秩序,国家、市场及个人都是“汽车梦”的共谋者。然而,在消费欲望遭受宰制的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发现消费实践的双重政治意涵,汽车消费其实也是迈向生活政治的标志之举。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汽车:一个现代性的隐喻
第二节 问题与视角
第三节 思路和框架
第四节 方法及意义
第五节 概念界定
第二章 汽车与消费:研究述评
第一节 汽车社会学
第二节 消费需要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与汽车社会的来临
第一节 交通工具的历史变革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消费革命
第三节 汽车社会: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第四章 汽车消费的政策转型与制度逻辑
第一节 公车消费
第二节 私车消费
第三节 汽车消费与国家的现代化
第四节 汽车消费与“需要”生产
第五节 汽车消费与民生自由
第五章 汽车与生活世界的空间转型
第一节 生活世界的空间安排
第二节 生活世界的空间错位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汽车化
第四节 空间约束与汽车消费
第六章 消费主义与汽车梦的神话
第一节 “方便”之外
第二节 市场转型与消费主义
第三节 汽车广告的造梦策略
第四节 汽车广告的内容分析
第五节 汽车梦的神话:从启蒙到操纵
第七章 汽车消费与日常生活实践
第一节 汽车消费与身份认同
第二节 生活风格的群体认同
第三节 汽车消费与身体流动
第四节 汽车消费与空间体验
第五节 汽车消费与关系再生产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迈向生活政治的消费实践
第三节 几点余论
第四节 创新、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为一个现代性的隐喻,汽车已成为当前私人消费领域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焦点。考察中国城市家庭的汽车消费,为我们更好地揭示国家、市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日常生活领域发生变迁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消费文化研究丛书:汽车梦的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家庭汽车消费研究》围绕着城市家庭中的“汽车梦”究竟是如何被社会性地建构起来的展开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现代化、城市化以及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和话语建构,将国家与市场的追求转变成个人的生活理想与日常需要,进而塑造了“汽车梦”的神话,并掩盖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力量,而在消费欲望遭受结构性因素宰制的同时,消费者亦将汽车当做重构日常生活实践的一种自主性工具,因而“汽车梦”的建构实际上隐含着受控与自主的双重政治意涵,它是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实践迈向生活政治的标志性事件。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汽车梦的社会建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消费文化研究丛书 | ||
9787509732755 如需购买下载《汽车梦的社会建构》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汽车梦的社会建构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2.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724.76 的主题关于 汽车-家庭消费-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