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2.0
我国的德育学科课程从设置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作者分别对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德育学科课程的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后五套初中段德育学科课程教科书和两套小学段德育学科课程教科书、德育学科课程教师进行研究后发现运行中的德育学科课程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编德育学科课程教科书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对于德育学科的课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绪论
第一章 中小学德育课概略及发展
第一节 中小学德育课概略
第二节 中小学德育课发展简述
第二章 从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的流变(1949—2001)
第一节 从教学大纲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的流变
第二节 从教科书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的流变
第三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的变革与挑战(2002—2013)
第一节 2002年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课的价值取向发展
第二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及展望
第三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课的新挑战
第四章 中小学德育课的实践命运
第一节 中小学德育课的“独立性”及“学科地位”分析
第二节 中小学德育课拥有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课的实践效果及原因分析
绪论
第一章 中小学德育课概略及发展
第一节 中小学德育课概略
第二节 中小学德育课发展简述
第二章 从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的流变(1949—2001)
第一节 从教学大纲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的流变
第二节 从教科书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的流变
第三章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的变革与挑战(2002—2013)
第一节 2002年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课的价值取向发展
第二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及展望
第三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课的新挑战
第四章 中小学德育课的实践命运
第一节 中小学德育课的“独立性”及“学科地位”分析
第二节 中小学德育课拥有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课的实践效果及原因分析
结束语
附录教师职业状态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刘黔敏编著的《道德人的生成与流变(中国中小学德育课价值取向研究)》共分四章,其中第一章:中小学德育课概略。本章主要对中小学德育课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描述。 第二章:分析1949年到2001年我国德育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价值取向的变迁。本章主要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历次课程标准的分析探寻中小学德育课程的道德价值观的理念变迁过程。 第三章:分析2002年到2013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课程的变革与挑战。本章从中小学德育课的新理念、新编教科书的特点和新课程的挑战三个角度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两次德育课面对的变革与挑战进行分析。 第四章:对现实中德育课的实践效果进行研究。德育课在现实中运行得如何是本章论述的重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道德人的生成与流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德育新视野丛书 | ||
9787516146880 如需购买下载《道德人的生成与流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道德人的生成与流变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1.2 的主题关于 中小学生-人生观-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