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徐道一, 著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19.8

书籍简介:

西周的史伯提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是多样事物的统一,统一包括互补、协调、共处等层次;“实”是实际上(根本上);“生”是生生不已;“物”是万事万物。“同则不继”间接说明“和”是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经两千多年中华民族的实际检验证明,上述论断是正确的。“和实生物”可以比达尔文的进化论更合理地解释多数事实和现象,显著优于“优胜劣汰”的发展观,可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之一。

作者介绍:

徐道一,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从事数学地质、地震预测、天地生人综合研究,出版了《天文地质学概论》(1983)、strogeological Events in China(1989) 、《周易·科学?21世纪中国——易道通乾坤,和德济中外》(2008)等书,至2009年12月止,已发表论文、短文等449篇。获1986年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Astrogeological Events in China (英文,1989)一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特别奖。在198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内涵

(一)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二)晏婴的有关论述

(三)“和”是多样事物的统一

(四)“生”与“继”

(五)“和”与“同”

(六)“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的异同

(七)“和实生物”的理论基础——阴阳的对待统一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观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一)《周易》有关论述

(二)诸子百家有关论述

(三)秦以后有关学者的论述

(四)当代学者有关论述

第三章 “和实生物”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成果和应用

(一)多元的中华文明的形成

(二)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

(三)传统农业

(四)中医药

(五)冶金

(六)器械(弓箭、车辆)

(七)音乐

(八)水利

(九)阴阳历

(十)建筑

第四章 “和实生物”与“优胜劣汰”发展观的比较

(一)西方发展观的主流是进化论

(二)进化论的核心观念是优胜劣汰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优胜劣汰

(四)对“优胜劣汰”的质疑

(五)两种发展观的比较

(六)两种发展观的关系:融合、拼合或互补

第四章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一)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二)发展大成智慧学

(三)中国自然科学应选择“和实生物”的发展道路

(四)“和实生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总跋

内容摘要: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古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结出许多丰富多彩的自主创新的成果。在本书通过阐述它在传统农业、中医药、冶金、器械(弓箭、车辆)、音乐、水利、阴阳历等的应用,以显示有关的中华传统科学技术是归属于一个与西方科学技术体系的“优胜劣汰”等存在很大差异的另一个科学技术体系。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笔者认为: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论断可以比达尔文的进化论更合理地解释大多数事实和现象,显著优于“优胜劣汰”的发展观。“和实生物”与“优胜劣汰”观念存在显著区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立足于不同事物各有特点,强调各有长处,相互包容,以他人长处来补充自身的不足,着眼于发挥整体协调性,达到整体优化和持续发展的效果;而“优胜劣汰”则强调某一事物的所谓“优势”,而对所谓的“劣势”事物则忽视,以促其淘汰。

编辑推荐:

挖掘物化在传统科技中的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科技体系;

  以全新角度和新的高度,为当代科技创新提供一系列新的思维;

  大专家写小书,图文并茂,文字通俗,阅读轻松,开卷有益。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自然国学丛书
9787550703001
如需购买下载《和实生物,同则不继》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深圳出版单位海天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海天出版社于2012.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N02 的主题关于 自然哲学-研究-中国-古代 的书籍。